学术型硕士应用经济学专业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应用经济学 专业代码:020200 门类/类别:经济学 学科/类别:应用经济学
专业介绍
应用经济学是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经济学学科。应用经济学研究领域很广,涵盖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和国防经济学等10个学科门类。
我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于2011年获批,下设数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方向,其中,数量经济学学科于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2008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具有较长历史和较强实力。国际贸易学和产业经济学等学科于2011年获批,2012年开始招生。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吴振信 教授。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兼数量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吴振信 教授
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主持人 数量经济学方向硕士生导师
学科特色
本学科是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我校举办研究生教育历史较早的学科之一。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在金融衍生品定价与风险分析、大宗商品进口贸易、资源寻求型与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市场规制等研究领域拥有优势并形成了特色。
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具有独立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必要的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方法,具有独立研究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毕业后可从事本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实际部门中的相关工作。
张雪峰,应用经济学2009届毕业研究生,考取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并入选加拿大联合培养项目
秦磊,应用经济学2011届毕业研究生,因成绩优异提前毕业并考取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并入选美国联合培养项目
谢晓晶,应用经济学2013届毕业研究生,就职于中国保监会贵州保监局
林泽波,应用经济学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职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北京)
学科方向
方向1:数量经济学
该方向紧密跟踪北京市和资源性行业发展中面临的经济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以现代数量经济方法为主要研究工具,侧重对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涉及计量经济分析、金融及其衍生品分析、大宗商品定价及风险分析等三个研究领域。
该方向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即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研究,在数量经济模型构建与应用、资本市场博弈关系、期权期货定价与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风险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多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例如,利用有序样品聚类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能够估计出跳跃点位置的非对称Possion参数估计方法;在相关利益主体合谋关系研究中,构建了改进传统Shapley值的新模型;对石油价格的非市场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非市场因素不可度量的问题。
目前,该方向导师正在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多项。
该方向研究生导师及研究团队:共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
数量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吴振信 教授。
方向2:国际贸易学
该方向以大宗商品贸易与投资作为主要对象,研究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领域的前沿问题,突出应用研究,注重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尤其是北京市对外贸易与投资中的热点问题,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等三个研究领域。
该方向在FDI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源寻求型和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大宗商品进口贸易研究中积累了多项研究成果。例如,在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提出FDI一般不会直接引起金融危机的爆发,但会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如果监管不当会影响东道国经济稳定;北京应通过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为提升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进行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是北京企业的必然选择等独到的学术观点;在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构建了针对投资区位和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目前,该方向导师正在承担省部级项目5项、横向课题多项。
该方向研究生导师及研究团队:共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
国际贸易学学科带头人:姜延书 教授
国际贸易学学科带头人:姜延书 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主持人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
中国管理现代化谈判委员会理事 国际贸易学方向硕士生导师
方向3:产业经济学
该方向主要聚焦于北京市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布局、市场规制与效率评价等问题的研究工作,并在全球价值链与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整合、低碳经济发展、以及反垄断等问题的研究中形成了特色。
目前,该方向导师正在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横向课题多项。
该方向研究生导师及研究团队:共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
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丁娟娟教授
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丁娟娟 教授
北京市教育科学重点项目主持人 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理事
产业经济学方向硕士生导师
导师队伍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应用经济学学科形成了职称、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树立了团结协作、以老带新、优势互补的团队精神。目前,本学科共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5人(其中外聘教授2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
本学科拥有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人,1人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5人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1人入选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多名教师在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国国际贸易实务研究会、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等学术团体兼任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1名教师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
科研成果
本学科注重发挥团队协同效应,倡导跨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紧密结合现实经济社会、特别是北京市和资源型行业发展中面临的经济问题开展学术研究,并取得了 丰富的成果。
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8项、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项目7项、各类横向和委托项目30余项;累计到款科研经费140余万元,其中纵向经费80余万元、横向经费60余万元。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6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SCI/EI/ISTP检索50余篇、CSSCI检索30余篇。本学科的大量研究工作都是紧紧围绕着首都经济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问题展开的,多项研究成果被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进出口银行、石景山区政府等多个部门或企业采纳,近10项研究成果获得有关部门或协会的奖励。例如,吴振信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王书平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博弈方法的有色金属企业节能减排分析》分获2012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
科研环境与条件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研究和教学条件显著改善,平台进一步拓宽。其中,学科所在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沪深两市证券交易和大陆商品期货交易的全部历史资料,以及境外主要证券和期货交易所的运行资料;购置了路透大宗商品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和金凯讯财经资讯等数据平台,以及CAT电话调查系统和政府数据集中采集平台;具备完善的系统分析软件,如SAS系统、GAMS数值分析、RATS计量分析、LISREL结构方程、Neuralyst神经网络等主要系统分析软件,为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有利支撑。
多年来,本学科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定期邀请国内外本学科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多数研究生在读期间有机会随导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并报告学术成果,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截至2013年6月,本学科共培养研究生230多名,在读研究生50人。先后有20余名毕业研究生考入知名研究机构和院校攻读博士研究生,其余毕业生主要就职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
请您前往经济管理学院(http://em.bistu.edu.cn/)查看最新专业介绍。
应用经济学专业依托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河北省重点学科建设,形成了“地经渗透”和“资源环境+经济”的专业特色。应用经济学专业下设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和统计学三个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方向以区域经济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开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产业分析与产业政策、区域经济开发与规划等方面的研究。金融学方向以金融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运用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展包括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资产管理、能源与绿色金融等方面的研究。统计学方向以统计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统计学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展包括数据挖掘、随机分析、统计建模、资源环境统计、金融统计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导师共计32人,其中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8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统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3人、河北省教学名师3人,河北省模范教师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1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支;拥有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省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矿产资源战略与管理研究基地)、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3个省级科研基地和科技研发投入智库、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智库2个河北省科技创新智库。
近5年来,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4项,到位科研经费400多万元;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统计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教材43部。
应用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较高,就业前景广阔。多年来,为经济管理部门、国土资源行业和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就业单位包括银行、证券公司、政府部门(公务员)、高校或研究机构(含就业和升学)、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数据分析公司等。
沈阳化工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学科在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并于2012年建立。产业经济学硕士点于2003年申报并获批准,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应用经济学硕士学科已形成五个稳定并具特色的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方向;金融学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区域经济学方向;统计学方向。
沈阳化工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学科依托的学校本科专业为金融学专业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均于1995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办学历史比较悠久,学科发展基础较好。
多年来学校在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学等二级学科研究领域形成了较好的研究基础。在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敢于拼搏的师资力量。目前,应用经济学硕士及本科师资队伍共有40人,其中教授及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平均年龄38岁。近5年来本学科带头人及其骨干主持承担了大量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横向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市、各部委及企业课题50余项。科研进款100余万元。其中纵向课题经费70余万元。发表应用经济学相关论文120篇,核心期刊论文60篇。获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奖6项,出版科研专著和教材20余部。
专业点分布院校
学术型硕士应用经济学专业全国共有82所院校,详细地区院校分布请查看下方内容。
北京: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
天津大学
河北: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地质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山西:
山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
辽宁: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吉林:
吉林建筑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江苏: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河海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江南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
宁波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温州大学
安徽:
安徽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
集美大学
华侨大学
江西:
景德镇陶瓷大学
山东:
山东财经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河南: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湖北: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南华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吉首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工商大学
广东: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深圳大学
广西:
广西民族大学
南宁师范大学
重庆:
陆军勤务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
西南科技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陕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延安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西安财经大学
宁夏:
北方民族大学